学费:详询
学制:详询
上课形式:面授班
地点:杭州
自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一直在不断推动环境保护工作的进展。特别是自提出建设生态文明以来,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政策和制度体系已逐步完善。国家立法和党内法规建设也在不断完善,执法监管手段日益丰富,市场调节作用日益显现,生态文明法治和共治程度也在不断提升。党的二十大报告更是提出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并专门进行了论述。面对日益严重的资源环境约束,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我们的当务之急。
为了应对这个挑战,我们设计了这个培训方案,旨在提高参与者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解,提升他们在实践中的能力,并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我们将通过一系列的课程和活动,让参与者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实践生态文明建设。同时,我们也将邀请一些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有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的专家和学者来进行讲座和指导,以提供更深入和全面的学习资源。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培训方案,能够帮助参与者更好地理解和实践生态文明建设,为保护环境和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培训对象>
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各级领导干部。
<培训方式>
面授学习(理论授课、现场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等);线上学习(录播、直播相结合);混合式教学(面授学习+线上学习);送教上门等多种方式可供选择。
<培训地点>
面授学习(浙江大学科技园等);线上学习(组织学员在当地集中学习)
<培训师资>
邀请浙江大学及其他高校教授学者(以浙大为主)、党政领导干部、行业智库专家等一流教师队伍。
<培训费用>
视培训班人数多少和具体培训需求方案而定。
<培训证书>
颁发“浙江大学创新技术研究院继续教育结业证书”,可在本院培训中心官网核验证书。
<课程设置>
下方课表仅供参考,具体课程根据主办方要求量身定制!<文末有部分课程题纲>
课程名称(仅供参考)
天数
绿色发展的时代蕴意--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半天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浙江实践
半天
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半天
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
半天
碳达峰碳中和与绿色发展
半天
践行“两山”理念的浙江经验与启示
半天
生态振兴: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以浙江“千万工程”为例
半天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与生态环境责任体系
半天
环境污染防治攻坚与生态文明建设
半天
流域水环境整治与水生态建设
半天
生态宜居与农村环境整治
半天
生态文明与城市环境修复
半天
高效生态与循环农业
半天
水利建设中的生态考量
半天
“五水共治”的浙江经验
半天
大气污染与防治
半天
防汛抗涝与海绵城市建设
半天
现场教学
天子岭生态公园
半天
西溪创意产业园
半天
杭州西溪湿地国家公园
半天
<教务管理>
执行标准:根据干部培训《质量管理体系》、《管理标准化作业流程》等相关标准化文件执行
培训服务:安排机场/火车站接送学员各一次;协助安排食宿;合影、开班式;结业、颁证
学习用品:提供学习手册、资料袋、笔记本、笔等
茶歇用品:提供水果、课间开水、茶杯、茶叶和咖啡等
跟班管理:选派经验丰富的班主任负责日常教学管理
考勤制度:设立临时班委组织,开展自律管理;每课点名签到,外出请销假
教学方式:以教师授课为主,案例分析、经典讲座、互动研讨,结合现场教学
资料共享:结业后,学习资料共享于公共邮箱并创建和分享云盘文件链接
<部分课程题纲>
《绿色发展的时代蕴意—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1、党的二十大与高质量发展
二十大报告提出的高质量发展理念
生态环境面临的挑战及其应对措施
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的重要思想
绿色发展的浙江实践案例
2、党的二十大成果
二十大的四大成果概述
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
党的二十大提出的5+3+3战略部署
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方面的发展
3、生态环境面临的挑战
全球、区域、局部环境问题的分类
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及其影响
环境污染问题与中国的发展挑战
4、绿色发展的时代蕴意
绿色发展的内涵与意义
绿色发展的核心要素及重要领域
中国在绿色发展方面的实践与成果
5、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
“两山”理念指导下的生态文明建设
主体功能区战略及其在空间开发中的应用
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目标
生态省建设的浙江经验及案例分享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浙江实践》
1、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要义内涵
马克思主义的闪烁光辉
积淀着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宝贵经验
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组成了新发展阶段的重要理念
2、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建设
环境保护与公共卫生
生态文明的多元属性
3、新发展阶段的重要理念
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
绿色发展作为普遍形态
绿色发展与其他发展理念的整合
4、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浙江的实践:湖州案例
湖州生态文明建设的阶段轨迹
湖州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湖州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经验
5、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生态文明
传统文化与生态文明的关联
古代生态保护立法的智慧
尊重自然与节约资源的传统
《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1、国家变革与生态文明时代的战略
机构改革及新型城镇化
户籍制度松绑与人口动态
“一带一路”发展战略。
2、生态系统概念与服务
生态的定义与关键概念
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
生态系统服务的全球影响。
3、全球环境变化与碳中和策略
CO2变化趋势与全球气候变化
极端气候事件与海平面上升的影响
碳中和与碳达峰的必要性。
4、碳市场与碳交易
碳市场的直接与间接作用
碳交易机制与其对企业的影响
我国碳交易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5、生态修复与补偿机制
千岛湖生态保护案例
自然资源价格与生态补偿机制
生态保护修复资金的应用。
《碳达峰碳中和与绿色发展》
1、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概念
碳中和定义及其实现方法
碳达峰的定义和意义。
2、中共二十大报告中的绿色发展、碳达峰碳中和论述
绿色发展的重要性
碳达峰碳中和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
3、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和承诺
“双碳”目标的意义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绿色化、低碳化。
4、全球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
谈判历程及其成就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责任和需求。
5、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挑战和机遇
碳中和的全球背景
中国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践行“两山”理念的浙江经验与启示》
1、提出“两山”理念的时代背景
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安吉余村的科学论断
“两山”问题的三个认识阶段
浙江开展的“千万工程”、“八八战略”、生态省建设和高效生态农业建设。
2、“两山”理念蕴含的精神实质
“两山”概念辨析
“两山”理念与科学发展观的关系
“两山”理念对生态价值的本质揭示。
3、“两山”理念与建设美丽乡村
美丽乡村建设的背景和目的
规划建设的愿景和效果
发展趋势、注意事项及解决方案。
4、践行“两山”理念的浙江经验
领导重视与具体措施的重要性
实践路径与方法
浙江精神的体现及其影响。
5、“两山”理念的相关案例解析
浙江安吉的乡建实践
田园鲁家的模式创新
太阳公社的有机农业
小六石村的玻璃栈桥
廿玖间里的农村创客。
《生态振兴: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以浙江“千万工程”为例》
1、习近平开启浙江美丽乡村建设新征程
主持推动“千万工程”
制定“千万工程”的实施方案和配套政策
要求“千万工程”一张蓝图绘到底。
2、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新理念引领
努力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
推进万村景区化的“新千万工程”。
3、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难点
农村基础设施全面提升与改善
村庄生活、生产、生态环境的洁化美化
全面提升村庄文化教育等公共服务水平
村庄布局规划的调整与优化。
4、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效与经验
主要成效:着力建设五位一体的美丽乡村
经验启示:全面体现八个方面的互促共进
成功秘笈:探索形成六个特色的建设机制。
5、美丽乡村建设需要注意避免的工作偏差
避免照搬照套城市规划建设模式
避免一刀切和大拆大建
避免重建设轻管理的问题。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与生态环境责任体系》
1、生态文明建设的历程
生态文明写入十七大和十八大报告及党章
生态文明建设相关意见与总体方案发布
生态文明入宪及其在十三五规划中的地位。
2、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构建
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生态文明建设与法律法规的关系
生态文明体制包含制度体系、组织体系和实施体系。
3、环境法制在生态文明中的作用
环境法制的治国理念
法律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环境保护法及相关法律的优化。
4、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具体措施
体制改革: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角色
环境立法:相关法律与司法解释
环境执法:挑战与执法能力问题。
5、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确立政府索赔制度的理由
政策与法律依据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方案。
《流域水环境整治与水生态建》
1、流域水生态环境问题
经济快速发展对流域水环境的影响
高速城市化进程及其对水环境的影响
2、水生态环境整治思路与对策
整治流域水环境的基本思路
实施对策与措施
3、水生态环境治理案例
具体案例展示与分析
成功案例的经验总结
《生态文明与城市环境修复》
1、生态文明的意义和发展历程
新中国发展的历史节点和城市化进程
生态文明在中国发展历程中的地位和意义
2、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顶层布局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目标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决定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和其构成要素
3、城市生态环境修复的实践
浙江省和杭州市的城市生态环境修复实例
城市发展规律与生态修复的重要性
4、净化城市空气质量
空气污染指标和国家双碳目标
推进可再生能源产业和特高压输电技术
建筑太阳能光伏一体化技术的推广
5、城市生态环境修复:护地策略
“三区三线”和“两线一单”政策
调整经济结构、规划产业发展、推进城镇化的红线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的环境管理机制
《高效生态与循环农业》
1、农业的发展及出现的问题
农业历史及自给农业阶段的特点
当前面临的气候变化与环境问题
2、高效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的内涵与特征
高效生态农业与循环农业的定义和重要性
3、推进高效生态循环农业的具体行动与目标
实现耕地数量不减少、耕地质量不降低等目标
农业部实施的农业绿色发展五大行动
4、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政策与措施
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措施
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政策
5、浙江省高效生态农业发展规划与实践
浙江省的生态省建设和高效生态农业计划
《水利建设中的生态考量》
1、生态文明的总体要求
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
生态文明的战略地位及其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角色
推动绿色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
生态文明建设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关系
2、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发展战略
绿色发展方式和美丽中国建设的目标
生态与文明的关系以及新的生态自然观
3、生态的定义与重要性
生态的定义、衡量标准和主体
生态与环境的区别及生态的自然属性
4、水利和生态文明的重要关系
水利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利在防洪、供水、灌溉、水土保持和生态治理中的作用
水利建设对自然生态的影响及其重要性
5、水利建设中的生态考量与实践
实施“生态优先”理念的重要性
水利规划与工程建设中的生态保护措施
水利设施功能的转变,包括生态修复和河湖治理
生物多样性保护作为水利服务生态的重要成果
《“五水共治”的浙江经验》
1、我国和浙江面临的水问题
世界的水问题:干旱、污染、洪水
中国的水问题:水多、水少、水脏,以及防洪不力
浙江的水问题:水污染严重、洪涝灾害多发、结构性缺水
2、新时期治水新思路
总书记提出的治水新思路: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
思路的科学内涵和意义
3、浙江省“五水共治”的实践
五水共治的由来和目标任务
五个方面的主要举措: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
4、“五水共治”的效果和启示
在总书记治水思路指引下,浙江走在全国前列
全民参与,取得初步效果,但任重道远
5、对其他地区也具有借鉴意义
个人对水问题的认识和建议
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角度分析水问题的重要性
对浙江和全国水问题治理的一些建议